- 发布日期:2023-02-25 11:35 点击次数:56
转载 石饱读书院千年历史 破译湖湘文化千古密码皇冠体育足球
新湖南 • 湖湘文化
惟念书则可变化气质——曾国藩
国度4A级旅游景区衡阳石饱读书院。(孙慧伶/摄)
作家丨甘建华
衡阳软实力的标识
石饱读山,衡之附属也。奇崛耸拔,中高而外秀,蒸湘二水傍边环之,既合,荡荡浩浩,同归于洞庭。书院当二流之交,回澜渟渊,远障森列,楼阁如在虚空中,盖湖湘第一胜地也。(元黄清老《石饱读学田记》)
建于衡阳石饱读山上的石饱读书院,历史悠久,滚滚而至。诸多史料裸露,创建于唐元和年间(806-820)的石饱读书院,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所由私东说念主理学的书院,亦然清代往日我国南边的一个文化学术中心。在北宋天下四大书院中,石饱读书院实质上又是首屈一指的。从历史渊源看,它比创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(937-942)的白鹿洞书院早120多年;比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(976)的岳麓书院早160多年(一说始于唐末五代约958年的僧东说念主理学);比创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(1009)的睢阳书院早200年。但白鹿洞、岳麓在唐代都莫得冠上书院称号,其后所称书院都是在睢阳获取宋真宗赐额之后。
“石饱读名山始自唐,天开此处念书堂。”(元陈淞年《石饱读书院》)石饱读书院历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,至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改设衡阳高级小学堂,陆续1200年。时刻,它永远以藏书之丰、学风之盛、开采之全、经费之足、措置之严、设立之大,在中国造就史和书院发展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,素有“衡湘洙泗”“说念南正脉”的好意思誉。盛名书院学者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验、博士生导师邓洪波称:
石饱读书院是中国书院的缩影,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,唯有阅读石饱读书院的千年历史,就不错追寻中国书院的千年发展轨迹过头内在限定,就不错破译湖湘文化的千古密码。(《湖湘文库·石饱读书院志·弁言》,岳麓书社,2009年12月版)
“考诸郡志,书院之建,创之者李宽,后踵而述之者李士真也。夫二子者,谓一乡之善士,非耶?”(明周诏《石饱读书院志·序》)
唐代元和初(806-810),巩昌(今甘肃陇西)处士李宽(一作李宽中),因为读了韩愈永贞元年(805)《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》一诗,慕名来到三沉外的衡州,“爱石饱读山拔起蒸湘二水之间,明爽绮丽,结屋山阳,合计念书之所”(明万历《石饱读志》)。诗东说念主吕温元和五年(810)自说念州徙衡州,翌年卒于刺史任所,时刻有诗《同恭夏季题寻真不雅李宽中秀才书院》。诗题所指即是领先的石饱读书院,后“岁久圮废”(明万历《石饱读志》)。
宋太宗至说念三年(997),“郡东说念主李士真爰宽故事,请于郡守,即故址创书院,居衡之学者。自时厥后,书院乃为公所”(清光绪《石饱读志》)。景祐二年(1035),集贤校理刘沆出知衡州,请于朝赐,仁宗赵祯钦赐“石饱读书院”匾额及5顷学田,使石饱读书院申明大振,遂与岳麓、睢阳、白鹿洞书院并称为“天地四大书院”。庆历二年(1042)三月,朝廷诏令天地州县立学,石饱读书院改为州学,地位得到进一步升迁。
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提防。对于石饱读书院赐额,元初史学家马端临所著《文件通考》,说是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(977),与朱熹《石饱读书院记》所载“至国初,尝赐敕额”相合。而明嘉靖、万历《石饱读志》又说是在景祐二年,历代《衡州府志》也如是说。清代乾隆《清泉县志》载:
或者太宗、仁宗两朝颁额,亦未可知。
同治《衡阳县志》卷七载:
李士真者,盖宽族东说念主也。当宋至说念中(995-997),会儒士讲学石饱读,开建学舍,朝廷嘉其意,赐额称书院。
邓洪波、刘文莉辑校光绪《石饱读志》时,提倡“当以《文件通考》为正”,此言不无真义。
清代盛名学者梁章钜《退庵杂文》卷六称:
掌书院讲习者谓之山长,山长亦称院长,亦称山主。
五代时,蒋维东隐居衡岳讲学,受业者称蒋为山长(宋陶岳《荆湘近事》)。至宋沿袭为习,书院益多。元代书院亦置山长,讲学除外,总领院务。清乾隆时改为院长,清末仍名山长。对其东说念主选,明代多以品望为主,莫得地域收尾。清代虽强调品行、常识,关连词多主见聘请腹地东说念主士。自南宋以来,石饱读书院历代延聘了数十位山长,由于屡遭战乱,兵火连绵,目下或者查找到名姓的有40余位。

衡阳是蓝墨水的上游,湖湘文化的紧迫发源地,是“唐昌黎韩公、宋南轩张公辈讲说念论艺过化存思之所”(清崔鸣鷟《重修石饱读书院碑记》),是濂溪周子“通晓圣说念开发端绪”(清习寯《衡阳县学爱莲亭记》)之所,是历代理学专家朱熹、湛若水、邹守益、王敬所等东说念主的云集盛会之所。“最为一郡佳处”(南宋朱熹《石饱读书院记》)的石饱读书院,占尽天时、地利、东说念主和,智商成为衡阳软实力的标识,成为中国古代东说念主文历史一起特有的怡悦。
宋太宗至说念三年(997),邑东说念主李士真再建石饱读书院,列屋数间,延揽衡州学者究学论说念。
南宋时刻凤凰涅槃
北宋后期,大办官学,阻碍私学,书院发展际遇第一次重创,好多书院或弃或废,石饱读书院也在劫难逃,“遂废而不复修矣”(朱熹《石饱读书院记》)。宋室南渡,自知之明,无暇他顾,理学名儒知悉官学瑕玷,率性回覆信院,石饱读书院因此凤凰涅槃。
淳煕十二年(1185),部使臣潘畤就旧址建屋数间,从头吊挂“石饱读书院”旧额,“将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学,而不屑于课试之业者居之”。但书院重建尚未完成,潘畴便离任而去。湖南提刑宋若水在其基础上扩建书院领域,奉先圣先师之像,集国子监及本说念诸州印书藏其中,嗣后请大儒朱熹为书院作记。朱熹慨然允诺,写下名垂千秋的《石饱读书院记》。在这篇带有撮要性的历史文件中,朱熹对书院办学的带领想想、教会内容、造就要点、教会过失作了具体通晓。尤其倡导将义理之学、修身之说念四肢书院的办学主见,告戒诸生勿为科举功名所乱,有志“为己之学”,以达到“明说念义正东说念主心”的造就遐想,不仅为其时天下各书院所师法,何况对元、明、清历代办学都有深入的影响。
皇冠客服飞机:@seo3687
翻阅石饱读各志,北宋山长惟见陈胄,南宋山长留名者,有戴溪、程洵、林畊、李访。
陈胄,字圣予,先祖淮南东说念主,后迁居衡州,“困于党籍,未始仕”。神宗熙宁中(1068-1077),郡守王中庸聘为石饱读书院山长。他曾与湖南安抚使刘珙(谥忠肃)的两个女儿同游南岳,立时唱酬,集为三卷。理学名家周必大称其“以长篇继之,词章俱好意思,士医生所当矿藏,况其曾、玄乎”(《跋三游诗》)。
戴溪,字肖望,或作少望,号岷隐,学者称岷隐先生,永嘉(今浙江温州)东说念主。孝宗淳熙五年(1178),省试第一,后成进士,监潭州南岳庙。十二年(1185),石饱读书院得以规复重建,戴溪出任山长,与诸生讲《论语》,有《石饱读论语答问》三卷,“朱子尝一见之,合计近说念”,后采入清代《四库全书》。纪晓岚在提要中说:“其书诠释义理,握论醇正,而验证间有疏舛”,关连词,“溪能预见经意,证据微言于学者,不为无补,正不消以名物典故相绳矣”。淳熙十五年,吏部侍郎叶适上书右相周必大,推选名贤34东说念主,戴溪名列其中,累官至权工部尚书,以龙图阁学士致仕。
程洵,字允夫,婺源(今属江西省)东说念主。他是朱熹门东说念主,潜热诚学,是程朱流派的紧迫学者,曾题斋名“说念问学”,朱子改为“尊德性斋”。淳熙十一年(1184),出任衡阳县主簿,十四年暂代石饱读书院山长,以宣扬朱子、张子之学为要务,一时“士友云集,登其门者,如出晦庵之门”(清康熙《衡州府志》)。在衡时刻,留有题咏衡州诗几许首,并编纂首部《石饱读书院志》,后解除。
林畊,字耕叟,三山侯官(今福州)东说念主。淳祐七年(1247),以州学考验兼山长。“三年之间,补葺经创,石饱读书院轮奂更正,书版旧帙缺者复全”。时刻,承继父志,刊大字本《尚书全解》四十卷,“庶有补于后学”(清光绪《石饱读志》)。
南宋开庆元年(1259),石饱读书院毁于兵燹,“独朱子记岿然特存”。景定元年(1260),荆湖南路刑狱使俞琰前来考核石饱读书院,抚穹石而叹曰:
闲雅之未丧,宁非天哉!扫地更新,岂不在我?
他让幕属赵崇垟与山长李访,“度旧址,受成模,斥钱粟以召工役”。几个月之后,“燕居之祠,会讲不登大雅,肄习之斋,廪厨门榭,靡不饬然”。他还“取明德新民文章,为诸生丕扬其义,绝响再闻,士风作振”(清光绪《石饱读志》)。
朱熹高弟、快婿黄幹提举湖南学政时,曾向朝廷陈说,以公帑购买茶陵哀鹄乡(时属衡州府统率)被官府籍没的350亩地盘,四肢石饱读书院的学田(绝顶于目下的造就发展基金)。参预元代,石饱读学田仍为朝廷所招供。但到了世祖至元十九年(1282),茶陵升州后,风浪突变,灵岩寺豪僧公然将学田强占,经广信邓大任、番阳王复、庐陵康庄、新安程敬直等历任山长,长达62年的争讼,才得清偿。
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黯澹的朝代之一,统辖者基本上胸无点墨,仇视汉族文化,书院基本上处于政府监控之下。例外的是,石饱读书院与天下其他书院遭际不相似,是少有的受统辖者青睐的书院。湖南说念宣慰司副使李处巽曾写有《石饱读书院示诸生》,可为一证。诗末云:
方今海上四书院,鹿洞嵩睢并岳麓。
若论地秀多贤才,石饱读山明江水绿。
历任石饱读书院山长除了前述邓、王、康、程四东说念主,尚有李宥孙、金文海、朱仁仲、张珪等。但就跟元代本人相似,这些名士也仅仅客串了一把山长,未能有多大四肢,因此,正史、野史中都很难查找到他们的小心贵府。
北宋景祐二年(1035),仁宗赵祯钦赐“石饱读书院”匾额,使之与岳麓、睢阳、白鹿洞书院,并称“天地四大书院”。
明代嘉靖年间诸儒过化
明太祖朱元璋结果鞑虏,重整汉家邦畿,民间逍遥饱读吹,合计从此天地太平。孰不知,朱天子是个大独裁者,簸弄“翰墨狱”的歹毒和伎俩,远甚于元代蒙古及其后的爱新觉罗氏。文东说念主士子只可按其端正的圈圈言语行事,稍越雷池丁点,即祭起《大明律》——杖毙!明初官学尚且毛骨屹然,书院当然难以安生,这是书院际遇的第二次大劫。直到100多年后,宪宗成化年间(1465-1487),上意才有所松动,书院开动渐渐回复。
尽管朱天子对念书东说念主极不定心,睡眠时都睁着一只眼,但明代的衡阳父母官员对于石饱读书院,却有着一种稀奇的情结。元末兵燹后,自明成祖永乐十一年(1413)起,经过衡州知府史中、翁世资、何珣及湖广宪副沈庆等东说念主70多年的努力,书院终于规制大备,落寞多年的石饱读书院低调地运行在南国“盛名穹壤”(明廖汝恒《蔡白石先生讲院记》语)。到了世宗嘉靖年间(1522-1566),明代书院终于迎来了兴隆时刻。
明代见诸石饱读各志、身份可信无疑的山长叫叶钊。
叶钊,字时勉,号丰川,豫章丰城(今江西丰城市)东说念主,弘治十五年壬戌科(1502)进士,“以陈言得罪归,游衡湘,讲学石饱读”(清饶佺《重修石饱读书院记》)。自正德四年(1509)至六年,叶钊“为之讲圣贤身心之学、说念德人命之旨,领会疑义,证据微小,听者亹亹”。他著有《东说念主铭根柢》《子想孟子之论》,考验的课程有《西铭说》《格物致知说》《遗书辨》《服制辨疑》《太极图说》《学则》《黄钟说》《五经义》,“探赜钩深,廓先哲未发之奥”(明徐南金《叶丰川从祀石饱读书院碑文》)。大寺东说念主刘瑾伏诛后,吏部推选叶钊为北礼部仪制司员外郎,诏命到达衡州时,“先生卒已七日矣,闻者为之悼痛”。嘉靖二十四年(1545),门东说念主祝詠、王珣、欧阳迁等不忘师恩,率石饱读诸生呈请提学副使孙继鲁、知府何彦,允准将其从祀于朱熹、张栻、黄幹之侧。
据石饱读各志载,嘉靖年间,盛名理学家湛若水数至书院讲论体认之学,并“与督学应公会讲”。邹守益亦“至书院,和昌黎韵,会诸生讲论十日,学有本源,闻者诚服”,被诸生尊为“山斗”。
甘公亮“与东廓游至书院,和昌黎韵,同讲十日”。
蒋信“游南岳,至书院会讲,著有讲议,士论与之”。
赵贞吉“过衡,会白石蔡公、万渠潘公,讲学石饱读,诸生多所启发”。
茅坤“按节南粤,说念由衡阳,以家属寄郡守蔡子木,因同赵大洲、王敬所讲学石饱读书院”。
王敬所“由比部迁广西提学,过衡,登石饱读,访朱晦庵、张南轩讲学故址,夙志欲卜居于此”,“与诸生王大韶、廖汝恒、欧希稷、杨三聘辈讲明朱张之学,皇冠体育足球大有禆益”。
周怡“过衡,访二守袁南江,游石饱读附和,与诸生曾乔、朱炳如、王大韶辈,计划辨难,竟日不辍”。李谓“与建昌罗近溪同讲学石饱读。久之,复自衡游九嶷,访濂溪故里,诸生多从游者”。此种游学讲论盛况,真可谓“山阴说念上,一语气不断”。
这些在石饱读书院留住闪光足迹的理学名家,与一位名叫蔡汝楠的衡州知府有很大的关系。
蔡汝楠(1516-1565),字子木,号白石,湖州德清(今浙江德清县)东说念主。8岁随父在湛若水门下听讲,竟然心有所悟。18岁成进士,33岁(嘉靖二十八年,公元1549年)出任衡州知府,“长育东说念主才,法纪世说念,倡绝学以正东说念主心,崇素养而厚习气”。他既为一府之尊,也为一院之长。“政暇,课诸生于石饱读书院。颜东西两斋‘主静’‘定性’,条为规约,要以学文敦行,辨志慎习,笃伦常,识仁体,命诸士日以此相考质。”“诸士列侍环听,少间钟罄铿如,声洋洋衡湘石饱读之上,宛然一邹鲁、洙泗之风也”。著有《衡湘问辨》《石饱读问答二十六篇》《说经条记》《义训九篇》《太极问答》等,书中王人称“衡湘”。四年后,蔡汝楠擢升四川宪副,衡郡长者子弟想慕他的恩德,在城南买地修复衡湘书院(又称白石讲院),前为“教想堂”,后“奉先生像祀之”(以上两节引文均据《蔡白石先生讲院记》)。
蔡汝楠的满足门生王大韶,乡试高中,后以孝廉荐举制科,授江西建昌府推官,有廉声善政,迁直隶凤阳府、泗州知府,官至御史。他学识肥沃,博古通今,致仕后主讲石饱读书院。万历七年(1579),湖南提学副使黄希宪督学石饱读书院,因见“旧志散漫朽漫,几不成读”,“惧其久而无征”,条目地点重修院志。王大韶解任,“搜遗缉残,校雠裁剪,越三阅月而顺利”,史称万历《石饱读志》。知府熊炜看后,大加颂赞,称其“较之旧志大有不侔焉者矣”。其最大的优点,当属加多寓贤、名宦之教言,反应阳明学者讲学情况。此志因“刷久板模”,至万历十七年,衡州知府李安仁复托大韶从头纠正,“删繁举要”,以《重修石饱读书院志》之名再予刊印。志分高下二卷,上卷分地舆、室宇、东说念主物、述教四志,东说念主物志又分乡贤、寓贤、名宦三目,下卷为词章志,其下亦分诗、记、后序三目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卷七十七著录,称其“采据较诏志(明嘉靖《石饱读志》)为详”。
嘉靖以后,朝廷又有四次顽固天下书院的劫运,所幸,“明季毁天地书院,而此独存”(《衡州今古》)。万历四十年(1612),巡按史记事、不雅察邓云表大修书院,以“铸士陶民”,建有讲堂、敬义堂、回澜堂、大不雅楼、仰高楼、旋转乾坤坊、棂星门及风雩、沧浪、禹碑、合江诸亭,其它“殿祠号舍,罔不完葺”,领域极一时之盛。崇祯十五年(1642),提学高世泰修葺。明末,再毁于兵燹。
皇冠博彩下载清代乾隆年间石饱读书院主讲甘学耀(1710-1791)。本文作家甘建华系其第八代裔孙。(李白净/绘)
清季有功于石饱读的山长
清世祖顺治十四年(1657),经略大臣洪承畴将石饱读书院四肢军事指引所。同庚,偏沅(辖长沙、衡州、永州、宝庆、辰州、常德、岳州七府及郴、靖二州)巡抚袁廓宇“疏请重建,知事余天溥主其工”,石饱读书院成为清政府允许规复的第一乡信院。康熙七年(1668),衡州知府张奇勋扩建号舍20余间,“拔衡士之隽者肄业其中,每月两试之,士风称最盛”。二十八年,知府崔鸣鷟捐俸“增其所未备”“督率师徒借古喻今,析疑问难”其中。雍正、乾隆、嘉庆、同治年间,石饱读书院屡有修建,领域日广,“曰塗曰髹,丹碧上耸,焕然巨不雅” (清光绪《石饱读志》)。
康熙四十九年(1710),时七贤祠为僧侣所占,湖南巡抚赵申乔来衡考核,“逐僧出佛像”,委衡阳县申饬吴炯迁居书院,代行山长权利,督导师生课业,并“查各项租税钱谷数量,经资师生膳脩”(清光绪《石饱读志》)。11年后,吴炯写下《别石饱读书院二首》,内有句云:
“骊歌愧受群生饯,十一年来鬓早霜。”
“今朝短棹归帆速,何日重来叙旧游。”
有清一代,留名山长较多,分客籍、本籍两类。寓居衡州的山长,基本上都是进士确立,有的以致还点了翰林。
阳晼,字乾一,一字幕六,祁阳进士,乾隆初任衡州府考验,主讲石饱读书院。
陈士雅,字莓田,长沙进士,乾隆末任石饱读书院山长。
张学尹,字子任,号少衡,湘阴进士,当代大画家衡山陈少梅外祖父,曾任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,代理兴化府同知,后为忌者所诬,挂冠归里。说念光二十一年(1841)至咸丰初(1851),主讲石饱读书院,以经术造士,从学者众,成才者众。蒋琦麟,号申甫,广西全州翰林,曾任顺天府尹,同治初告归,主讲石饱读书院,以论文讲艺为乐,率诸生步韩诗(《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》)原韵,作家数十东说念主。
邹焌杰,号云阶,浏阳翰林,官监察御史,同治八年(1869)主讲石饱读书院。最有名声者余廷灿,字卿雯,号存吾,长沙进士,官翰林院检查,充三通馆纂修,以母老告养归。嘉庆中掌教石饱读书院,整饬院规,盖头换面。衡州协兵弁竟然到书院牧马,余廷灿命东说念主将马尾剪掉,兵弁且归告诉副将。副将震怒,唆使部属大吵大闹,准备给这些白面儒冠少许模样望望。余廷灿一状告到说念府,说念府见翰林大东说念主不悦了,赶忙从中和洽,处治副将赔礼说念歉,余廷灿这才升天。从此以后,兵弁知说念书院惹不起,都不敢再来纳闷了。
本籍的山长,基本上都是进士、举东说念主确立,如椽大笔,学贯古今,官场磨真金不怕火多年,卓然湖湘名士,主不雅上要为闾里造福,客不雅上保证了造就质料。
清泉县江霞滩(今衡阳市石饱读区西湖公园一带)东说念主何泰,乾隆十年乙丑科(1745)会试中明通榜进士,曾在云南、湖南两地任知事多年,敕授文林郎,诰授中宪医生、花翎三品衔。博通文籍,工于词章,为东说念主简略淳朴,致仕时清风两袖。衡山县东说念主罗廷彦,号湘舟,乾隆五十五年庚戌科(1790)进士,选庶吉士,即以年老致仕归,曾总纂《湖南通志》。
清泉县东说念主谭鹏宵,号培斋,嘉庆十三年戊辰科(1808)进士,工制艺(八股文写稿),与湘阴张学尹等并称“湖南五家”。
衡阳县岣嵝峰东说念主祝松云,字陶牖,号澹溪,考中秀才后,经衡州郡守唐苹洲推选,石饱读书院主讲左景乔让其入念书院。同治元年恩科(1862)中举东说念主,光绪六年庚辰科(1880)成进士,以归班知事采用,受郡守周肖仙延聘主讲石饱读书院,得彭玉麟及地点缙绅撑握,使衡阳儒学呈现新表象。
皇冠客服山长、主讲中的衡阳举东说念主,有王光国、甘学耀(按:本文作家甘建华系其八世裔孙)、宋蓟龄、李继圣、刘高阁、常大湘、莫重坤、文岳英、旷圣元、左景乔等,王人一时之选,深孚众望。刘祖焕、邓传密、王崇礼、罗瑛、潘世晓、徐锡溥、冯俊、左斌等,王人湖南名进士、举东说念主,所授多为科举之业,均有功于石饱读。
末代山长曾熙(1861-1930),无疑是这些山长中履历最丰富、名气和影响最大的。光绪十七年(1891)中举,二十九年癸卯恩科殿试成进士。二十六年,他从北京兵部返湘,主讲石饱读书院。二十八年,凭证清廷上谕,石饱读书院改制为衡阳高级小学堂。至此,中国绵延1200年的书院历史划上了句号。
石饱读书院末代山长、光绪进士曾熙(1861-1930)
以超迈岳麓之势
纪念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书院,宽广是预见妥协释理学的形状。理学家提倡的儒家经典,也即是书院预见和传授的内容,《四书》《五经》是其主要教材。再即是理学专家的著述、教材、语录、注疏等,也都是书院的紧迫读物。书院山长、主教的心得敷陈,则是诸生的补充教材。与官学最大的不同,书院以一个专家造就一群弟子为主要体式,访佛至今天的硕导、博导带一帮学生,师生之间探讨常识,彼此雕刻,变成一种极新的学风,与官学那种读死书、死念书,“知有科举,不知有常识”(朱熹《信州州学大成殿记》)大相径庭。
石饱读书院素称东说念主才汇集之地,讲学风气甚浓。历代名师大儒,如宋代的朱熹、张栻、郑向、刘清之,元代的偰玉立、奚汉伯颜、李处巽,明代罗洪先、程天津(名弘忠,一作陈宏忠)、胡安、黄希宪、李焘、刘黼、祝詠、刘稳、伍让、刘尧诲、王万善,清代王敔、旷敏本、王仕云、潘宗洛、吴时来、吴獬、江昱、饶佺、刘良弼、周士仪等,都接踵在这里“立书院,联讲会,相望于遐迩”,使石饱读成为远至京师近至衡永郴桂士子们向往和云集的学府,以超迈岳麓之势,成为蓝墨水的上游和湖湘流派的大本营,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讲学式书院的楷模,对湖湘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作出了凸起的孝顺。
清泉县(今衡南县)东说念主李扬华,同治九年(1870)举东说念主,光绪五年(1879)二月,膺聘石饱读书院山长。在他撰写的《国朝石饱读志》(史称光绪《石饱读志》)中,纪录了这么一件事。石饱读书院的大门,本来一向是对着北门谯楼。嘉靖二十一年(1542),主握修建的廖文海等东说念主将大门改为东南向,真义是要呑纳湘水招财旺府。不知说念书院是清华之地,蔬食寒灯,以种植东说念主才为第一要务,岂能整日围绕银子打转转?“自是之后,科举衰替,且多变故,盖湘水直衡而下,势汹汹不成当。幸其地势高,且系公所,无久居者,故杀气稍减,不然祸不成胜言也”。李扬华接事前,就把石饱读山河的风水看了个遍,并将心中的隐忧告诉太守,再与地点上的头面东说念主物筹商,决定规守旧不雅,世东说念主均欣表赞同。果然,是年乡试秋榜,安仁(时属衡州府统率)东说念主谭荧(著有《湖南闱墨》)“魁南省”。这是53年来,石饱读书院诸生第一次中解元,显而易见,衡湘东说念主士是如何的“漫卷诗书喜欲狂”了。光绪六年庚辰(1880)会试,祝松云、谭鑫振、陈鼎、杨依斗4东说念主同中进士,殿试谭鑫振点探花,朝考陈鼎选庶常。
明代衡郴兵备副使邓云表《重修石饱读书院鼎建大不雅楼记》云:
夫石饱读一拳石耳,何足大?大以书院也!海内为书院者众矣,兹独列四大,大以东说念主也!
晚清湘军名宦左宗棠曾为石饱读书院撰联:
学贯中西,汇此地东说念主文法海;
秀冠三湘,看群贤行状名山。
但石饱读书院其时莫得留存下来,“遂复制吊挂于岳麓书院”,“长沙市新修的潇湘大路牌坊口石坊上亦刻有此联”(唐子畏《历代名东说念主名联欣赏》)。
四肢中国一所最迂腐的书院,在长达千余年的办学历程中,石饱读书院种植的东说念主才之多,确切是难以胜计。宋孝宗乾说念八年壬辰科(1172),王居仁与邓友龙、邓友龄昆玉同中进士。盛名抗元豪杰李芾,少时肄业石饱读书院,南宋德祐元年(1275)冬,在潭州(长沙)知府任上,勤苦御敌,舍生取义,全家赴死,追谥忠节,石饱读书院为之修复专祠,千年万载追忆其先德伟绩。
明嘉靖三十年(1551)乡试,诸生李孟彰、王大韶、谭汝赓、徐应南、彭良臣、陶宾6东说念主中举,史称“朱陵六凤”。明末王夫之、李国相、夏汝弼、管嗣裘、邹统鲁等高风亮节、书通二酉者也出自石饱读书院。像这么的栋梁之才,还有明代进士祝詠、李誉(李宽裔孙)、刘尧诲、刘稳、朱炳如、欧希稷、伍让、曾朝节(万历五年丁丑科探花)、曾凤仪、陈宗契等,清代咸同中兴名臣彭玉麟、衡阳第一个传胪(二甲第又名进士)彭述、民国九年(1920)湖南预选省长李吟秋等,都是从三江汇流的石饱读书院,走向中国大舞台,“各领风致数百年”。
原标题:好校长设立千年名校:说说石饱读书院的历代山长们
责编:李婷婷
开端:什九湖湘皇冠体育足球
山长书院石饱读书院衡州石饱读发布于:英国声明:该文不雅点仅代表作家本东说念主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处事。皇冠博彩
热点资讯
- 皇冠体育注册你刚刚叫我去买什么啊? 七、 一女网友昨晚深夜回家
- 新款皇冠suv图片 拒却放水家乡球队 热火“冬兵”狂下三分雨 莱利今夏我方看着办
- 皇冠体育APP | 德班世乒赛抽签后果出炉,王曼昱上上签,陈梦夺冠但愿迷茫
- 皇冠体育注册 世界这些场地花都开好了,你思去望望吗?
- 那么滕皇冠体育足球哈赫大略诱导球队拿下几个冠军
- 皇冠体育注册 四川一处名气很低的古配置群,依山而造,有朔方宫殿式配置气味
- 皇冠体育注册 克洛普有望捏教皇马,安切洛蒂将被罢黜,利物浦的一个期间闭幕了
- 但亦不代表贾·莫兰皇冠体育足球特是堕入了盲目自干的要紧模式
- 重庆时时彩彩票网网站跳转问题_下月运转, 情路顺畅, 柳暗花明, 旧爱好生, 再续前缘的4个生肖
- 皇冠网址大全 魏锐KO莽星之夜,铁英华后台拜谒,脸上笑脸诠释他们咫尺很风物